在最近的试验设计研究中,针对黑色素瘤和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Olink技术的生物标志物研究,发现临床获益队列的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如ARG1、CXCL11和CXCL12)在基线和治疗后的血清样本中均显著低于非临床获益队列。这一数据表明,中性粒细胞途径的激活与OH2OV的疗效呈负相关。
进一步的GO富集分析确认,活化的细胞因子在中性粒细胞趋化轴中富集,同时这一结果在基线时收集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检查中也得到了验证。作者还分析了来自不同临床试验中的中性粒细胞OH2与其他肿瘤的对抗数据,发现这一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符。
从整体来看,OH2溶瘤病毒治疗在无剂量限制的情况下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特别是对黑色素瘤患者,尤其是那些在抗PD-1治疗后发生疾病进展的患者,显示出了持久的抗肿瘤疗效。Olink生物标志物分析也指出,基线时中性粒细胞的活化状态升高与临床结果较差之间存在相关性。
针对抗PD-1治疗进展后的方案,使用OH2进行序贯治疗的策略值得在未来的临床试验中进一步探索。目前,相关的中国区III期临床试验(NCT05868707)正在积极进行中,期待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
关注尊龙凯时,让我们一同探索更多生物医疗领域的前沿研究与进展,为患者健康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