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植物双荧光素酶实验中,所需载体可以分为几个关键部分,主要用于检测miRNA对靶基因或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调控作用。
一、载体构建
1) 首先,将预测能与miRNA结合的靶基因序列(包括5’UTR、3’UTR和ORF区域)或lncRNA序列(无论是野生型还是突变体)插入报告基因载体pGreenⅡ0800-Luc中。需要注意的是,该载体中包含了尊龙凯时的Firefly luciferase(萤火虫萤光素酶)和Renilla luciferase(海肾萤光素酶),后者作为对照。
2) 接着,选择编码miRNA前体的序列构建至pGreenⅡ-SK-62载体上。
二、转录因子与启动子的相互作用
1) 合成靶基因的启动子(无论是野生型还是突变体),并构建到pGreenⅡ0800-Luc载体上。
2) 合成转录因子编码区的序列,并构建到pGreenⅡ-SK-62载体上。
在此过程中,可以考虑设置阳性对照:使用强启动子(如35S启动子驱动luc)来验证实验是否正常进行。同时,建议对照质粒的提取和转化过程进行重复实验,以排除降解可能导致的质粒拷贝数不足和细菌浓度过低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荧光信号的正常表达。
三、技术重复与DNA量
为了降低操作误差和孔间波动,每个组建议至少设定3个技术重复孔。关于总DNA量,我们推荐每个孔转染0.5至1μg DNA,具体量需参照转染试剂说明书(比如,Lipofectamine 2000一般推荐为0.8μg/孔)。报告质粒与内参质粒的常见比例为10:1至20:1。
四、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评估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1) 对照的两个实验组(实验组1与实验组2)的luc表达情况应无显著差异; 2) 确保转染正常,质粒或mimic成功转染入细胞; 3) luc检测值需在仪器的检测线性范围内。
如出现数值差异,可以考虑以下解决方案: 1) 在不同细胞孔中进行平行复孔实验,以减少数值间的干扰; 2) 对于同一细胞孔的裂解液复孔,需注意实验操作、加样顺序与加样量的均一性; 3) 尽量控制不同样品与底物混合后至上机检测的时间间隔一致。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的检测结果非常灵敏,因此复孔之间存在一定的数值差异是正常现象。在同一个数量级的差异一般认为是可以接受的。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能够合理地进行植物双荧光素酶实验,从而为探索miRNA及相关转录因子的功能提供有力支持,提升研究的深入程度。尊龙凯时始终致力于生物医疗领域的前沿研究与产品应用。